【资料图】
让市民百姓看到变化,得到实惠,文明创建就有了不断延伸的动力和活力。
近日,市委文明办与厦门日报社联合组织开展窗口单位文明新风体验活动,市民代表走进各个窗口单位,感受更加便捷的服务。从来回奔波到“最多跑一次”,从反复填写同质化信息到“一机受理、一网通办”,人们真切地感受到,事情好办了,心情舒畅了。
正像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,这些看似细微的小改变,都在一笔一划书写着文明创建这篇大文章。从市民百姓的视角来看,厦门18年来的持续创建,城市颜值更加美丽动人,公共环境更加干净整洁,社会秩序更加井然有序,各项服务更加完善便利。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,自厦门创建文明城市以来,一批批重量级企业和高素质人才纷纷来厦门投资兴业、安家落户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这座城市的“六连冠”“烫金名片”所吸引。文明“软实力”和发展“硬实力”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、正向循环,最终惠及到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。
市民群众感受到了文明创建“为民”“惠民”的满满诚意,也因此更加珍惜创建成果,积极参与进来,形成社会各界团结一心、共同发力的局面。
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,意味着更高的建设起点、更好的建设目标,意味着各项工作标准需要迭代升级,是为“求变”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始终放在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上,始终落在为民办实事上,是为“不变”。一句话,“变”与“不变”,都是为了把创建“为民”“惠民”的理念不断延伸下去。
文明创建,如何才能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,体现更实效果?这是一道必答题,也是一道“既要、又要”的辩证题。
“惠民”的前提,是“问民”“知民”。我市去年以来开展的五大专项整治行动,与市民群众食、住、行、购、居、游等息息相关。在整治中,如何堵如何疏,哪些要坚决制止,哪些要加大供给,都要多听听大家的意见。同时,既要给市民“点菜权”,也要给“评菜权”,不断为整治措施“打补丁”,把好事办实,把实事办好,才能收获群众发自内心的“赞”。
创建惠民,既要解决当下,更要着眼长远、坚持常态长效。不久前,《人民日报》点赞厦门出台沿街店面适当跨店经营管理实施规定,认为这一规定在便民惠民、保证道路畅通的同时,拓展了城市文明治理新思路。从中可以看出,把好的做法上升为制度,就不会成为只是“惠”一时“惠”一地的权宜之计,就能发挥更大作用。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惠民措施能够以制度的形式积累下来,不断丰富和完善标本兼治的机制体系,让大家长久享受到文明进步的各种实惠。
标签:
上一篇 : 焦点播报:保卫萝卜14挑战攻略,腾讯保卫萝卜3 集市14关怎么过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
3月16日,盛和资源(600392)副总经理毛韶春、黄厚兵,财务总监夏兰田,董秘郭晓雷,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...
2022年3月15日,这是继1983年以来的第4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。中消协组织围绕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...
首批金控牌照的归属出炉,两家公司拿到许可证。3月17日,央行发布公告称,已批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...
时隔半月之久,西宁市城北区逐步推动复工复产,往日的生机活力被渐渐寻回,牛肉面红油飘香、包子铺炊烟...
音乐是我生活的一部分,是我的梦想,也是我的事业。英国音乐人亚当(Adam)告诉记者,在中国的十几年里,...
Copyright © 2015-2022 西方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7 联系邮箱:5 626 629 @qq.com